1. 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十年騰飛
      2022-10-25 336次瀏覽 作者: 中國自然資源報田蕾

      歷史的畫卷,在砥礪前行中鋪展;時代的華章,在接續奮鬥裏書寫。10年來,中國地理信息人披荊斬棘,奮勇前行,託舉出一個氣勢如虹的產業。產業規模持續壯大,技術水平快速提升,應用服務廣泛深入,產業基礎日益堅實,自主創新成果豐碩,國際影響顯著增強……一份份耀眼的成績單,濃縮了中國地理信息產業的萬千氣象,記錄着地理信息人極不平凡的奮鬥歷程,譜寫出產業10年騰飛的華彩篇章。

       

      產業加速轉型升級
      闊步邁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我國地理信息產業不斷增強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10年來,我國地理信息產業規模實現跨越式發展,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應用領域廣泛深入,產業加速轉型升級,闊步邁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地理信息產業產值持續攀升,從業單位數量持續增長。我國地理信息產業總產值從2011年的1500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7524億元,近10年複合增長率爲17.5%2021年我國地理信息總產值再創新高,同比增長9.2%。我國地理信息企業數量從2011年的2萬餘家增加到2021年的16.4萬家。從業人員數量從10年前的不足40萬,至2021年超過398萬人,產業吸納就業人員作用明顯。

       

      地理信息企業實力和競爭力顯著增強。一大批領軍企業脫穎而出,龍頭企業加快發展壯大。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發布的地理信息產業百強企業榜單顯示:百強企業入圍門檻從2016年的6043萬元提高到2022年的1.51億元,百強企業營收總額從2016年的231.5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525.8億元。近年來,地理信息上市企業從30餘家增加到近70家,新三板掛牌企業達到了130餘家。

       

      地理信息中小企業創新活躍、活力滿滿。迄今爲止,4922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91家地理信息企業榜上有名;1984家國家重點“小巨人”企業中,地理信息企業有48家;更有衆多地理信息企業上榜省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越來越多地理信息中小企業深耕於細分市場,創新能力、專業化水平不斷提升。

       

      民營經濟成爲產業主力軍,多個細分領域表現突出。在地理信息產業百強企業榜單中,民營企業佔比超65%;最具活力中小企業榜單、最具成長性企業榜單中,民營企業佔比超80%;地理信息上市掛牌企業中,民營企業佔比超85%。民營企業成爲產業發展的主力軍。在地理信息系統軟件、導航定位芯片與板卡、遙感軟件、測繪儀器裝備、導航軟件、互聯網地圖等領域,民營企業表現突出,基本佔據主導位置。

       

      創新能力顯著提升
      科技成果助力經濟社會發展

       

      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10年來,地理信息技術不斷融合創新,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自主創新成果層出不窮,國產化水平邁上新臺階,科技成果助力經濟社會發展。

       

      地理信息技術體系在多方面發生變革,與新技術深度融合發展。“空天地海”一體化高精度實時地理信息數據採集能力逐步提高,激光點雲技術和傾斜攝影測量技術等各種便捷化新型測量技術日趨成熟,高精度、高效率、自動化、海量數據信息的數據採集作業方法廣泛應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推動地理信息智能化處理水平不斷提升,分析處理能力不斷增強,地理信息價值得到更深程度挖掘,地理信息數據處理已由勞動密集型轉向技術密集型。

       

      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核心關鍵技術實現突破。我國地理信息企業在地理信息系統平臺軟件、地理信息處理軟件、全數字攝影測量系統、遙感圖像處理系統、測繪類三維建模軟件等多個細分領域自主軟件產品基本實現佈局,在部分空白領域取得突破。北鬥衛星導航定位芯片成功研製,天文大地網整體平差計算、全數字化自動測圖、高分辨率立體測圖衛星測繪等核心與關鍵技術被攻克。

       

      重大科研成果競相涌現,國產化水平邁上新臺階。產學研各界合作不斷加強,涌現出一批又一批科研創新成果,獲得國家科技獎等各類表彰。在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中,有6項地理信息科技成果獲獎;在全國各省級的2020年度科學技術獎中,共有76個地理信息相關項目獲獎。我國測繪裝備自主水平不斷大幅提升。2020珠峯高程測量,首次以國產儀器擔當珠峯測量主力,首次在珠峯高程測量中應用北鬥系統的數據並以北鬥數據爲主。“十三五”期間,自然資源部門測繪地理信息裝備臺(套)國產化率由75%提高到81%

       

      地理信息應用領域廣泛深入,全面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地理信息產業已成爲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核心產業之一,對經濟社會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國防安全都發揮着重要作用,已經成爲我國數字經濟新的增長極。從跨界融合到社會化服務,地理信息成果應用不斷深入擴展,各行各業充分受益於地理信息的發展紅利,已成爲中國產業變革、經濟轉型的澎湃動力之一。

       

      產業基礎日益堅實
      發展動能持續增強

       

      地理信息產業基礎更加堅實,發展動能持續增強。10年來,北鬥系統大規模應用打破國外長期壟斷,全國衛星導航定位基準服務系統已經全面建成,國產高分辨率影像數據獲取實現零的突破。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系統運行連續穩定,性能不斷提升。2020年,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目前,北鬥系統在全球一半以上國家和地區推廣使用。北鬥規模應用進入市場化、產業化、國際化發展的關鍵階段,打破了國外系統的長期壟斷。全國衛星導航定位基準服務系統已經全面建成,實現向全社會提供釐米級實時的導航定位服務。截至2021年末,我國已建成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超過2.5萬座。

       

      我國國產衛星遙感數據獲取能力顯著提高,國產高分辨率影像數據獲取實現了零的突破。10年前,高分影像需要購於國外衛星。目前,僅自然資源部作爲牽頭主用戶的國產在軌衛星就達到了25顆,實現了對全部陸地國土2米分辨率影像季度全覆蓋,亞米分辨率影像年度全覆蓋。截至20226月,我國民用遙感衛星在軌工作衛星數量超過200顆。其中,商業遙感衛星超過150顆,發展勢頭強勁。遙感衛星地面系統進一步完善,基本具備衛星遙感數據全球接收、快速處理與業務化服務能力。

       

      公共服務平臺資源更加豐富,功能服務不斷增強。截至20227月底,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天地圖的日均訪問量超過8.14億次,累計註冊開發用戶超過80.79萬個,支撐應用超過73.18萬個,應用範圍涵蓋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公共安全、科研教育、交通運輸等領域,有力推進了政府地理信息資源共享,提升了地理信息應用效能。

       

      商業化位置服務平臺發展迅速,海量數據助力海量應用。以百度地圖、高德地圖、騰訊位置、華爲地圖等爲主的企業位置服務開放平臺,擁有海量國內外地理信息數據和強大的服務功能,爲各行業開發的海量移動應用及互聯網應用提供強大支撐,互聯網地圖日均位置服務請求次數最高達1300億次,日覆蓋用戶數超過10億人次,全球路網覆蓋超過7000萬公裏。

       

      地理信息教育蓬勃發展,相關專業院校數量不斷增加。截至20224月,全國具有地理信息科學本科專業的高校共194所,具有測繪工程本科專業的普通高校共161所。全國開設測繪地理信息相關專業的高職高專院校近300所。地理信息相關專業社會認知度顯著提高,人才培養不斷加強,爲產業源源不斷輸出技術人才。

       

      國際市場不斷拓展
      在世界舞臺不斷擦亮中國品牌

       

      耕耘神州,放眼全球。10年來,地理信息產業在時代座標中校準前進方向,在廣闊天地騰躍縱橫,不斷走向世界舞臺,發出地理信息強音。

       

      “一帶一路”倡議和“走出去”戰略,爲我國地理信息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提供了良好的機遇。近年來,我國測繪地理信息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顯著提升,體現“中國智造”水平的測繪地理信息軟件和硬件裝備已進軍國際市場,出口多個國家,並初步打開發達國家市場,出口產品受到國際認可。

       

      地理信息企業積極對外合作,開拓國際市場,在境外市場的多元佈局,取得了較好成績。越來越多的中國地理信息企業大力推行海外經營管理本地化策略,實現採購、物流、銷售及全球技術服務的本地化,構建核心產品在全球研發、生產與營銷的完整體系,在國際市場不斷打響中國品牌。

       

      政產學研各界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形成合力助力產業邁向國際大舞臺,不斷提升國際影響力。我國成功舉辦了首屆聯合國世界地理信息大會、第21屆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大會、第20屆國際地圖製圖大會、國際大地測量協會2021年科學大會等一系列重要國際會議。越來越多的中國專家在GEO(地球觀測組織)、FIG(國際測量師聯合會)、ISPRS(國際攝影測量和遙感學會)、IAG(國際大地測量協會)、ICA(國際製圖協會)、IUGG(國際大地測量和地球物理聯合會)等地理信息領域國際組織和機構中擔任要職。聯合國全球地理信息知識與創新中心落戶浙江德清地理信息小鎮。與聯合國共同實施“中國及其他發展中國家地理信息管理能力開發”項目。我國專家主導編制的多項地理信息國際標準發佈。

       

      十載奮鬥,書寫恢宏篇章;偉大徵程,召喚新的進發。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對地理信息產業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國內國際市場蘊藏着巨大的潛力和發展機遇。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我們相信,中國地理信息產業一定會創造出無愧於黨、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時代的新業績,在新時代新徵程上贏得更大的勝利和榮光!